現在的1塊錢永遠最昂貴?通膨下如何讓現有資金「凍齡」

發布日期:2023-08-29
點閱次數:411

貨幣變得不值錢人人印象深刻,在小時候那年代的金錢極具購買力,等到自己年老錢幣價值早已微薄,鈔票發行面額愈來愈大的場景不斷重現歷歷在目,這種現象猶如看不見的推手逼著物價向前衝,因此必須想辦法使現在的金錢保值,將它「凍齡」,讓我們可以安心把財富寄望於將來。(本文節錄自《理財EASY學》一書,作者:禮林(Lilin),以下為摘文。)

 

在世界各地無論使用何種貨幣?它都將當時該地的物價忠實呈現,一個國家處於艱困時期,人民不易擁有長期穩定收入,即使是有也不廣泛,購買力疲弱,消費方式保守,所以貨物流暢度不足,百姓生活異常艱苦。

就以台灣在1950年代來說,時值戰後嬰兒潮,每家人口眾多食指浩繁,民間經濟拮据時常捉襟見肘,有時只能就地取材利用貧乏的社會資源,進行像種菜、養雞、餵豬、製作手工藝之類的經濟活動,也有是依靠家人親友扶持才得以度過難關,直到台灣經濟起飛生活才逐漸獲得改善,日子過得稍有起色。

到了1960年代,一碗陽春麵新台幣兩元,一個波蘿麵包1元,上等兵薪水85元;少尉本俸260元;教員、公務員月薪不到700元。而在1970年代一位小學教師月薪3,000元(洗車打蠟工月薪5,000 元),1970 年基本工資每月600元。接著在1981年,軍公教人員已可領到7,000、8,000元,台灣人均GDP從1976年的1,000美金,在短短16年間增至1萬美金。

這也告訴我們一個事實:過去的1塊錢永遠是比較昂貴,而現在的1塊錢,也確定會比未來的1塊錢更值錢。

 

就以眼前每個人的經濟立足點來看:現在的一塊錢永遠是最昂貴的,因為過去的歷史沒有機會參與,而未來的金錢經過通膨及貶值業已被稀釋,就容易變得不值錢,這也是自有市場經濟所必然發生的結果。

因此只要餘命延長,通膨及錢幣貶值壓力即如影隨形,無論它是自然或人為因素造成,從古至今中外皆然。

 

通膨之下,如何讓現有資金「凍齡」

貨幣變得不值錢人人印象深刻,在小時候那年代的金錢極具購買力,等到自己年老錢幣價值早已微薄,鈔票發行面額愈來愈大的場景不斷重現歷歷在目,這種現象猶如看不見的推手逼著物價向前衝,因此必須想辦法使現在的金錢保值,將它「凍齡」,讓我們可以安心把財富寄望於將來。

人們常講「水漲船高」,能夠保值的物件在早年戰亂使用黃金,後來社會安定信任法幣,但不自覺手裡辛苦賺來的錢財,它的「貴重價值」正偷偷溜逝,直到有天看了30年前薪水資料才驚覺相差甚遠,那麼有法子讓現在的錢幣既可保值又能增值?

 

不動產和股票各有優缺點

其實放眼看去現代保值商品琳琅滿目、複雜多元,最典型又周知的像有不動產和股票之類,在物價上漲時,這些商品價格跟著提高,不過它們各具優缺點。

若說擁有不動產有何優點?即在於能自住省去房錢,有餘屋也可出租,急需錢用再行變賣;但凡事總有一體兩面,其缺點就是價格居高,取得不易,即使具備,日後想脫手也不容易,若是擁有多戶,在管理上亦屬不便。

而持有股票有其優點,即為機動性強,能在三天求現,每年收得股息和價差,進場門檻低,隨時可入市;而缺點在於波動性大,容易影響心情,須聰明選股並且方向做對,更重要是嚴守紀律,否則血本無歸。

因此須權衡個人財力及需求,自己能對這些商品具有一定熟稔和了解,當然也可以彈性運用,兩者兼備。

如果及早替個人理財做好妥善而適當的安排,則無論身在哪個時代或處於哪個國家,都會讓自己生活過得安枕無憂,不虞匱乏,總體來看:解決財務之道,唯在長期正確理財。

 

(資料來源:遠見雜誌

https://www.gvm.com.tw/article/10582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