彭博資訊專欄/無視通膨降溫 經濟恐著涼

發布日期:2014-04-11
點閱次數:353

【經濟日報╱編譯余曉惠】

  美國聯準會(Fed)主席葉倫和全球各國央行總裁,都犯了心理學家所稱的確認偏差(confirmation bias)的錯誤:他們堅稱通膨將持續升溫,即使實際上通膨持續降溫。 這也是美國銀行全球經濟學研究部共同主管哈里斯(Ethan Harris)的診斷。他說,各國央行只願意看見想看見的事,把通膨低於目標歸咎於部分由國內造成的暫時因素。但這代表他們可能忽視更持久的因素,包括疲軟的全球需求、新興市場帶來更多競爭、開發中國家勞動力低廉、大宗商品價格冷卻,與技術創新等。 顧問公司Decision Economics執行長西奈(Allen Sinai)說:「世界上太多地方出現低於預期的通膨,卻被說成只是暫時現象。」

  彭博追蹤的121個經濟體中,近三分之二國家的消費者物價年比增幅正在縮小,而且多數無法達到目標。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調查顯示,2月全球通膨率僅2%,是2009年底至今最低。 投資人也觀察到這個趨勢,本月以來他們自追蹤美國通膨的指數股票型基金(ETF)撤出4.364億美元。 雖然物價下滑對消費者來說是好消息,但通膨降溫讓借貸人更難清償債務,企業更難提高獲利。如果變成通縮會更危險,因為預期未來物價會更低,家庭延後採購,企業延後投資與聘雇,市場對產品的需求也將枯竭。

  美銀預期,防範上述風險的需求意味即使先進經濟體加速成長,聯準會也不會急於升息,而這可望促使標普500指數在年底前站上2,000點大關。 物價疲軟的威脅,將是本周20國集團(G20)與國際貨幣基金(IMF)年會的焦點。IMF總經理拉加德表示,現在出現一種她稱之為「低通膨」的風險,歐元區尤其明顯,這會抑制需求與生產。但各國央行依然堅持,通膨下滑只是暫時現象。美國從2012年5月以來每個月通膨率都低於2%的目標,2月甚至不到目標值一半。葉倫解釋,通膨降溫反映原油和非石油進口價格下滑等暫時因素。 歐元區3月通膨率僅0.5%,總裁德拉基指有部分原因是今年復活節較晚,抑制消費,但此數據從去年第1季起就未曾達到央行「低於、但接近2%」的中期目標。 加拿大2月通膨率降到1.1%,幾乎是央行「1%至3%目標區間」的下限,官員認為這是因為零售業競爭加劇,使物價壓力減輕。

  避險基金SLJ Macro Partners共同創辦人任永力說,各國央行還在重視通膨指數、而非通膨趨勢的情況令人擔心。由於各國物價從1990年中期至今的連動關係日益緊密,雖然各國經濟成長仍然像1970年代那樣分歧,疲軟的通膨已經成為各國必須共同承受的負擔。任永力說:「各國央行可能太過重視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數據,卻未正視造成這些通膨趨勢背後的原因。」

(作者為彭博資訊編輯群)

【2014/04/11 經濟日報】@ link://udn.com/

全文網址: 彭博資訊專欄/無視通膨降溫 經濟恐著涼 | 國際財經 | 全球觀察 | 聯合新聞網
link://udn.com/NEWS/WORLD/WOR2/8605726.shtml#ixzz2yXnyICcl
Power By ud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