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部科專計畫加持 助台灣美食進軍國際

發布日期:2019-06-05
點閱次數:612

經濟部科專計畫加持 助台灣美食進軍國際
經濟部科專計畫加持 助台灣美食進軍國際

  經濟部今(5)日舉辦「科技加值 美食升級」記者會,發表以科技專案支持的食品的研發成果,瞄準全球天然無添加、全食材利用等飲食風潮,協助臺灣食品產業鏈整合創新,生產兼顧健康與口感的食品,進軍國際「吃」商機。
 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羅達生指出,使用天然原配料、減少人工添加物、減少油鹽糖負擔的「潔淨標示」(Clean Label),已是全球食品產業最受關注的消費趨勢。而在科技專案支持下,食品所研發新穎性食品加工技術,在去除或減少人工添加物的同時,也不影響原有產品的美味質感與安全,協助食品產業鏈整合創新。

經濟部瞄準全球天然無添加、全食材利用等飲食風潮,協助臺灣食品產業鏈整合創新
經濟部瞄準全球天然無添加、全食材利用等飲食風潮,協助臺灣食品產業鏈整合創新

  此外,因應國際「全食材利用」的飲食風潮,科技專案也支持開發生物改質技術,讓營養價值高、但因口感不佳常被捨棄不用的米麩、麥麩,適口性提高。
而目前食品所已技轉3家業者並成立研發聯盟,為年產25萬公噸的麥麩,開拓新的產業價值,創造全食物利用生產消費模式。
 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方繼副所長指出,這次展示運用米、麥、豆等原料開發的多項代表性產品,包括即食方便米製品、高纖麥麩麵製品、植物蛋白肉製品、全食材利用製品等,皆可大量生產,又能兼顧潔淨概念與美味質感的創新製品。
  另外,整合商品條碼辨識技術,開發具有微波、紅外線和熱風功能的複合能源智慧烹調機,重現冷凍冷藏調理食品煎、油炸或燒烤之口感,解決復熱品質不均一問題,未來都有機會促進食品產業創新。
  此外,技轉廠商源順公司董事長吳全斌表示,該公司應用食品所之食材多孔性結構控制技術,開發全新的沖泡即食米飯產品,解決30多年來市售乾燥即食米飯產品復水時間長、外觀不完整、口感軟爛等問題,產品預計今年上市,外銷香港、澳洲、美國等地。
  國內素肉製造龍頭新哲公司董事長范振家也說明,該公司技轉食品所擠壓素肉技術,產品已行銷美國、歐洲、澳洲、及東南亞等市場,且擴及非洲與中南美洲。目前與食品所合作已突破仿肉纖維質地及口感的技術瓶頸,正評估發展連續製程的可行性,以拓展全球肉類蛋白替代市場商機。
  這次展出的科技專案計畫成果,還包括無添加磷酸鹽摃丸及臺式古早味鮪魚肉燥、高纖麥麩吐司、芝麻木酚素醬、米麩抹醬、紫蘇油、桑椹醋飲品等,以及特別製作的兩款應景粽子,像是以領先全球的多維結構纖維素肉製作的「美味素肉粽」,以及用紫米糖漿製作的「自然甜冰粽」。

經濟部技術處羅達生處長(左二)、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方繼副所長(右二)與廠商代表
經濟部技術處羅達生處長(左二)、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方繼副所長(右二)與廠商代表